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严格防控自身疫情的同时,大力有序推进复产,尽最大努力保障全球供应。自去年以来,中国的供应链一直富有弹性和活力,提振了全球信心。可以说,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中国段”不可断开,给全球抗疫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希望。
全力恢复生产。
疫情之下,生命的危险与生计的艰难重叠。如何控制疫情,稳定经济这个“平衡木”,是各国的必答题。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中国的主张明确而坚定,中国的方案务实而高效:“要建立适合疫情防控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转向有序,畅通经济社会循环”;“要坚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加快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地区之间,要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合作复产”...
企业开工了,订单上来了;农资到位,夏粮丰收;口罩不缺,防疫放心;“菜篮子”满了,“米袋子”鼓了,民生保障到位了...大江南北复工复产有序,“六稳”“六保”扎实推进,进一步夯实国内供应链基础。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中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增加565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率先控制疫情,恢复生产,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中国将在2020年全球疫情考验中交出一份亮丽的答卷。
巴拿马经济学家埃迪·塔比罗表示,中国各地的有序复产确保了中国国内供应链的运转,促进了产品出口,对提振全球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稳步向好,激活了全球贸易,激活了各国供应链产业链。海关总署今年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出口分别为3.12万亿元、2.96万亿元、2.62万亿元和1.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23.4%、28.9%和12.6%。
面对医疗物资短缺,中国工业体系全力运转,为全球应对疫情筑起坚实屏障。从日产量600万到日产量12亿,这是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口罩生产价值的不断攀升。
据外交部消息,截至6月中旬,中国已与各方举行了100多场疫情防控经验交流,向世界各国提供了2900多亿个口罩、35多亿件防护服和45多亿种检测试剂,帮助许多国家建设了病毒检测实验室。迄今为止,中国已向全球100多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8亿多剂疫苗。
“疫情蔓延全球后,中国的综合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显示出韧性,在全球抗疫进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对本报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暖,进出口贸易加速增长,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跨境电商贸易、市场采购贸易等方面成绩斐然,进一步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一带一路联通中外
今年8月3日,在成都国际铁路口岸,一列满载冰箱、液晶电视组件等智能家电的中欧班列(成都-重庆)呼啸而出,沿着浩瀚的新丝绸之路向西,驶向千里之外的波兰马拉舍维奇。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交通受到严重影响。中欧班列挑起了陆路运输的“大梁”,成为各国携手抗击疫病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
6月20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欧班列专项协调机制在京召开工作座谈会。会上发布的消息说,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欧班列已向欧洲运送1199万件、9.4万吨防疫物资,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欧班列累计超过4万列,总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开通了73条线路,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为沿线国家搭建了互利共赢的桥梁,带动了沿线走廊经济的快速发展。
“受疫情影响,全球海运成本大幅上涨。在此背景下,中欧班列发挥了巨大优势,承担了疫情危机下稳定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功能。”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室执行主任谢来辉对本报表示,中欧班列不仅源源不断地向欧洲国家输送国际社会紧缺的防疫抗疫物资和生活用品,还将大量国外优质产品运往中国。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保持了贸易运输通道的畅通,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复产和经济快速重启,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日前,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编撰的《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1》在京发布。报告称,在当前背景下,合作抗疫和逆势增长成为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的关键词。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已与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项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涉及互联互通、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等领域。
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出口增长25.3%;进口增长25.7%。
“疫情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很大影响。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积极向沿线国家输送重要医疗设备、防护装备和疫苗援助,全面深化与沿线国家在需求、供给、创新、服务、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为各国稳定经济、保障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延生说,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中国提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重点,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其中,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国内宏观周期,势必带动进口贸易上升,刺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订单和投资,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
海风习习,人潮涌动。今年5月6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参展。
超过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超过4亿中等收入群体,以及世界上最大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一个开放的中国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正如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总监伊藤(Seiguchi Kumar)所言,展望全球市场,未来10到15年,没有哪个市场会像中国市场一样具有吸引力。
作为中国打造的多边合作平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广交会、消费博览会、交易会等国家级展会形成了“矩阵”,不仅释放了中国的“展会力”,还盘活了全球供应链:即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超过上届,“回头率”超过80%,首次参展超过30家;今年4月,26000家参展商在广交会期间上传了超过276万件展品。去年9月,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0家企业和机构参加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中国在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新路子。
我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项减少到33项,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加到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系列积极实实在在的举措,是中国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的生动写照。
一系列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海关总署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枢纽的地位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谢来辉说,中国通过具体实践表明了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决心,并充分发挥了灵活性,因此在世界经济和多边机制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深圳市大创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产业互联网+供应链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服务系统、供应链金融ERP、供应链金融软件、外贸综合服务系统等多态融合的全新科技服务。